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汾雅齋的奇幻旅程 (三)

       不知是何原因,今年農曆二月北港的天氣似乎特別讓人煩燥,可就算天氣讓人心神不寧,整理館閣跟預備遶境的事情卻一點也讓人無法鬆懈,光是關於繞境車子要以哪種型態出現就夠讓我們傷透腦筋,既要經濟實惠、不落俗套,還得美觀大方、讓人印象深刻,幾位社員動用了他們的人際關係,拿著南管踩街用的館棚原型,四處詢問他們所認識的平面美編或是廣告設計,試圖找出一個滿足我們條件的辦法,幾經討論雖然大家一致傾向使用"布幔"做為我們車子的視覺主要結構,但還是沒有一個明顯的方向,就在苦無對策下手之時,此時貴人又出現了,台北的好友,因為有地利之便常常出入永樂市場,而且也認識許多布商,可以拿到價錢實在的布料,加上又有廣告設計的背景,在眾人的推舉下就義無反顧的接下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案子,此時距三月十九的繞境就只剩三個星期,設計師預計整個布幔的製作要十五天才能完成,可是我們希望可以趕在白沙屯媽祖到北港進香前讓我們完成整台車子的組裝,這樣就能以迎接白沙屯媽祖機會,在三月十九繞境前測試車子的效果,因此所有的準備大約要就要在十天之內就緒!就這樣,設計師帶著我們的期待回台北展開工作了,之後緊張刺激日子也開始讓我們享受著如同洗三溫暖般的過程~



         南管的音樂型態幽靜典雅,演奏者須氣定神閒、心無旁騖,不但要專注於自己的樂句,耳朵還必須隨時注意弦友的速度,方能進入{同聲共氣}的忘我境界,共同奏出和諧沉靜的音樂,這其中的訣竅全在一個,靜下心、靜下氣,一點也急不得,因此往往是讓人聽得是昏昏欲睡,等音樂結束又突然醒了過來,也因此老先生常常說:{聽南管會睡著的才是知音人}。而這種急不得也的現象一樣發生在我們整個準備活動的過程裡!一開始設計師回報的進度是剛好碰上清明節,布商都回家掃墓了,所以要等上三、五天才能買到布! 好不容易布買到了,可是要車縫出設計師所要的樣子的工資又高得嚇人,一時之間完全找不到裁縫師,設計師尋尋覓覓終於找到價位比較合理裁縫(其實是坳自己的丈母娘),已經剩下不到五天了,算上剪裁車縫加上郵寄,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也許是白沙屯媽祖也想聽聽南管吧!就在大家想要放棄之時,在千鈞一髮之際東西終於到了,我們分頭趕工尚未完成的部分,連夜組裝完成,隔天一大早開開心心的把剛出爐的行動南管車,開上大街一起加入迎接白沙屯媽祖到北港的行列!


  由金黃色布幔搭配寶藍色滾邊的南管車非常顯眼,遠遠的就可以發現他的與眾不同,在等待媽祖出發的時間裡,我們坐在車裡悠閒的演奏著我們練習多日的南管樂章,聽機房、叮噹聲~或者唱著每個人所喜歡的曲子,去秦邦、含珠不吐、記得睢陽,一首一首的輪流著,雖然我們會的曲子不多,但是在人車雜沓的馬路上,坐在車裡卻有如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棚頂的布幔有效隔絕了強瀉的陽光,高高的車台不但讓我們享受到清爽的春風,也讓遠離了地面上捲起的塵土炮屑,大家陶醉在自己的音樂裡,如同在館裡練習一樣的自在,而當有別於一般廟會鑼鼓喧天的音樂從車上不經意的傳出時,也不斷引起徒步走過車子旁邊香客的注目,有人放慢了腳步、或是駐足,隨著車子的移動,路上的人們紛紛投以驚訝的眼光,有人說:〔是南管耶,介特別喔}{這不是藝閣厚,是南管喔!擱是真正人咧演奏捏,真正不簡單,賣歹、賣歹},車子沿著北港的主要道路行駛,最後轉進中山路,盡頭就是北港朝天宮,隨著棉搭絮的樂句車子緩緩前行,引領著四十八小時不眠不休,從白沙屯一路風塵僕趕來北港的貴客,我們尊敬的天后娘娘正端坐在大殿上,等待迎接她遠方朋友的到來路旁民眾的注目,彷彿徐徐清風,在這令人煩悶的三月天,數千人聚集的大街上,竟然讓我們感受不到一絲絲的煩燥。

2013汾雅齋的奇幻旅程(二)

    對一個北港人來說,每年三月十九、二十的遶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他不僅僅代表著北港鎮民,對終年保佑著黎民百姓平安的女神表達崇敬感謝之意,在某個意義層面來說更是北港小孩的成年禮,小朋友們可以透過遶境活動,感受到大人們對媽祖祭典毫不保留付出的執著行為與堅定意念,不管是準備餐點飲料以供遶境人員隨手取用來裹腹止渴,還是投入鉅額金錢燃放鞭炮,更甚者以上天賦予的血肉之軀,扛著神轎無眠無休的走在每一條大街小巷裡接受炮火的洗禮,無不以能夠參予這項祭典為榮,是人們認同這塊土地最佳的證明,或許這也是汾雅齋想要參加遶境的原因之一吧!


 

  

   南管自古就是地方仕紳所參與的音樂活動,一直認為那些規矩只是古人的繁文縟節,等真的要實行才發現其實是其來有自,原本的想法,只要找輛車子,一堆人坐上去就可以搞定的南管繞境,在一開始就遇到問題,農曆三月的北港向來都會下點小雨,如果幸運的沒有下雨,那必定是烈日當空,汾雅齋的社員們雖然不是手不動三寶的王子與公主,可也經不起一整天的日曬雨淋,這時就要考慮在車子上裝上棚子,一般貨車的車棚雖能擋風遮雨,卻毫無美感可言,這可違背了汾雅齋[要嘛不做,不然就做好一點]的基本信念,可是要改裝勢必要在車子上東挖西挖、黏黏補補,就算是不以外在取勝的貨車,車主也大都不太願意動大工程,讓愛車失去原本面貌,就在傷透腦筋之時,一位嘉義來訪的廟會知青給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建議;在車底鋪上一層合板,這樣就可以在合板上動手,而不會破壞車體,只要在尾端固定住就OK,不但不會滑動,還非常平整,車子外觀依然保持原貌,於是棚架就這樣順利架起來了。
 
   神奇的事接二連三發生,就在我們討論著要如何在合板上固定椅子的同時,車主看到我們如此用心的看待這一次的活動居然主動要贊助我們一筆款項,可以讓我們拿來定做繞境用的制服,或是購買一組太師椅,而這次遶境的車租他也不收了,對一個經濟拮據的小館閣來說,這可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幾經討論我們決定讓這位叔叔贊助我們所需金額較大的五椅二几,也讓他的名字可以一直留在館內,每當我們坐上太師椅演奏南管時,就感謝他一次!

  

    有了太師椅自然就會想到南管專用的金獅,幾年前詢問過一些有做過金獅的弦友得知,製作一對金獅也要花上萬把塊,而且工匠難尋,做了也不一定滿意,這件事也就被我們放下了,就在我們在館閣裡做最後整理的那一天下午,淑珍老師突然想起她一位專門營造廟宇工程的朋友,當下電話聯繫之後一群人便驅車前往,也許真是郎君爺保佑、媽祖顯靈,原本已經全部都用完的棟樑裝飾用金獅,居然讓我們發現兩隻因為客戶嫌太大而被棄在一旁的公獅,有公獅一定有母獅,在屋內屋外、倉庫閣樓一陣搜刮之後,終於讓我們發現另外兩頭被丟棄在閣樓角落得孤單母獅,當兩對獅子重新相逢,威風凜凜的排列在我們眼前時,心中早已感動莫名,該怎說呢?只能悄悄走出屋外,仰起頭、望著天,心中默念.謝謝甄藝,謝謝郎君爺,謝謝媽祖婆~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2013 汾雅齋的奇幻旅程 (一)

   時序進入了六月,2013也悄悄的進入了下半年的階段,回頭看看2013上半年的汾雅齋,還有著一些不可置信的感覺,畢竟這六個月的時間對我們來說一切都充滿著驚奇卻又非常自然,彷彿就像是郎君爺早就替我們安排好的一般!


    2013年的3月,汾雅齋第一次舉行祀神,地點是笨港天后宮,我們在天后宮的大殿用南海觀音讚來開始汾雅齋這一次祀神以及排場活動!我猜想當時大家的內心應該是非常激動的吧,畢竟汾雅齋成立了2年,第一次進行祀神的儀式,雖然不盡完美,但是也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接著我們在拜亭進行了第一次的廟內排場,笨港天后宮的午後非常的寧靜,天氣也相當溫和,沒有吵雜的人聲,只有鳥語、以及徐徐清風,當聽機房的旋律在琵琶的帶領下開始流瀉在天后宮時,那種感覺真的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深深感受到身心的舒暢及愉悅!閩南式的古建築,悠閒的環境,配上南管沉靜的樂聲,真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下午~


       汾雅齋成立的這幾年一直是在淑珍老師家以及借用建國中學圖書館練習上課的,許是天后宮聖母被我們的用心感動,感受到我們的草創的艱難,我們除了幾位同好之外,幾乎是一無所有的在默默的練習著南管這個古老的音樂,在天后宮排場完沒多久,一直為北港公益付出不遺餘力的日興堂郭老闆透過慈濟師姐蘇媽媽與我們連繫,問起我們是否需要幫忙的地方,在得知我們的狀況之後,郭老闆大方的把他一個房子給我們使用,讓我們當成永久會址,就這樣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練習場地,汾雅齋終於有會館。


有了會館就要開始布置場地,我們只有一塊御前清客的彩牌,這還是在幾年前去參加彰化的南北戲曲館全國整絃大會所拿的補助款做的,做完後館內已經沒有多少經費了,一個館閣的布置需要的東西相當多,太師椅、涼傘、金獅,每一樣的費用都不便宜,林林總總加一加至少要十幾萬,不過幸好在李社長的帶領之下,我們並不將那些配備視為必需品,郭老闆的房子裡還遺留下一些桌椅,這對我們來說已經夠用,在簡單布置好場地之後,我們開始測試場地效果,我們拿起樂器開始練習,指套、散曲,一首接著一首,我們享受著有家的感覺,能夠無拘無束的享受著南音,真是不賴啊!接下來的課題是如何整理整個館閣,包含音效狀況以及布置,而未來開課傳習與回饋地方也是方向之一,開課目前我們能力尚且不足,館閣狀況也不允許,但是回饋地方方法多,似乎就比較有可能,可以辦音樂欣賞、不定時到廟裡排場,或是到公園舉辦小型音樂會給來運動的老人家欣賞,也讓年輕人認識南管.....在一陣熱烈討論之後,有人提出了參加北港媽祖三月十九、二十的遶境活動,這是一項多大的挑戰啊,但確實可以為北港在地的傳統活動作一些貢獻,英明的李社長拍板定案了,憑著一股熱誠我們向朝天宮報名,我們計畫著可行的方式,館內資源相當有限,沒辦法用八人撐的館棚,沒有涼傘,帶著僅有的彩牌,以及十幾位第一次參加北港遶境的社員。起馬時我們必須頂著炙熱的陽光,用途步的方式來踩街,開始遶境之後也許可以租一輛車子,放幾張椅子,搭個簡單的遮陽棚來繞行北港市區,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完成這一次的活動,就這樣我們開始動手了,也不知是媽祖顯靈庇佑,還是我們運氣好,在決定要繞境之後我們開始發生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這時距離農曆三月十九已經不到一個月了................